热门文章
小心「管他的效应」
发表时间:2022-05-03 点阅:419
玛丽莎‧夏利夫(Marissa Sharif)是我在华顿商学院的同事,她有一个回避「管他的效应」的聪明方法,即使计画偏离正轨,也能维持信心。
十多年来,夏利夫一直坚持每天慢跑,慢跑有助于她维持健康,也能舒缓工作步调紧凑的压力。长年来,她一直很小心提防管他的效应,她知道只要有一次偷懒没跑,就很容易恶性循环成连续很多天不慢跑,最后可能干脆不慢跑了。为了避免这种中断,她想到一个聪明的点子。她允许自己每星期可以有两次突发状况,她知道自己不见得每天早上都有动力系上鞋带。有可能她前一天很晚回家,或是早上必须赶去开会,或单纯就是没力气跑步。只要挤不出时间力气运动,她就允许自己动用那两次机会,这一点弹性让她能保持在正轨上。
乍看之下,夏利夫应该很有可能不敌诱惑,即使没有急事也用掉机会,但实情却恰恰相反。每个星期,她多半连一个机会都没用掉。她告诉我,每星期一开始,她都会尽量坚持依照作息运动,以免过几天有更要紧的事,但紧急的事多半不会发生,一转眼就发现七天过去了。
后来她想到,说不定她每次面对小挫败,趁自我怀疑壮大之前先掐熄它的方法,也能用来帮助我们每个人更进步一点、成就更多一些。毕竟,如果我们允许自己偶尔暂停重来,或许能避免遭遇不可避免的挫败,接着又陷入信心危机。
为了验证这个策略的深度与广度,夏利夫和合作伙伴构思出一个实验,用酬劳吸引数百位受试者到网站上做三十五个恼人测验(CAPTCHA人机验证,即网页用来证明「我不是机器人」的测验)。连续一星期每天上网做测验,每做一次可拿到一美元。
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三组,其中一组分配到较难的目标,必须连续七天,每天完成测验。另一组的目标比较简单,七天内只要任选五天完成测验即可。至于第三组则是「弹性」组,同样被告知要连续一星期每天完成测验,但允许因为紧急状况最多漏掉两天。每一组都知道若能顺利完成目标,总共可拿到五美元。
结果证明,拥有可因急事告假的机会非常重要。弹性组有高达五三%的人达成目标,相比之下,目标比较容易(客观来看其实条件一样)的那组只有二六%。连续七天都必须做测验的那一组,则只有二一%的人达成目标。这些发现突显了允许发生紧急状况的确有其重要性。很多健康饮食计画也把类似概念融入其中,允许「目标缓冲」(goal cushion)和「欺骗餐」(cheat meal)等方式,让小失误不至于打击自信心。
►本文摘录自《零阻力改变》